過濾法是最普遍的凈化方法,采用過濾法的空氣凈化器主要部件就是濾網(wǎng)和風機,濾網(wǎng)是決定凈化效果的關(guān)鍵。在空氣凈化中,主要采用纖維過濾技術(shù),纖維能過濾掉大部分小于10μm顆粒物,主要包括植物纖維、聚酯纖維、聚丙烯纖維、玻璃纖維。
我們在選擇空氣凈化器時經(jīng)常會看到產(chǎn)品宣稱采用某級別的HEPA濾網(wǎng),那么HEPA究竟是什么東西?
HEPA(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rrestment )就是高效阻隔顆粒的簡稱,通常也稱為高效顆粒過濾網(wǎng)。早在1942年美國實施曼哈頓計劃為了阻擋核輻射粒子,經(jīng)研究創(chuàng)立了HEPA理論,確定了粒子擴散運動最難捕捉的就是0.3μm的顆粒,依靠此理論用玻璃纖維制造出HEPA過濾網(wǎng),并應用于航空工業(yè),后來醫(yī)療、精密制造和家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,所以HEPA過濾其實并不是什么高新技術(shù),幾十年前就已經(jīng)開始應用了。
HEPA的過濾原理,主要是通過篩效應、慣性效應、攔截效應和擴散效應的作用,過濾流動空氣中的顆粒物。而小于1μm的物質(zhì)主要以布朗運動為主,容易吸附于大顆粒物和纖維上,所以在過濾大顆粒物時部分的細菌、病毒、VOC也能被過濾掉,而大部分的微小粒子,依然是暢通無阻的。
附著在纖維上的物質(zhì),由于長時間的積聚,會越來越多,一方面增加了空氣通過的阻力,另一方面各種物質(zhì)還會反生化學反應,滋生細菌,引起二次污染。所以使用過濾技術(shù)的凈化器,必須定期更換濾網(wǎng),才能保證風量和潔凈的效果。
美國HEPA的標準就是針對0.3μm顆粒物攔截效果必須達到99.97%。而歐洲的標準是H13才達到HEPA標準,我們看到H11、H12的等級是舊標準,相當于新歐標的E11、E12,很多是商家玩弄的文字游戲,其實他們采用的濾網(wǎng)達不到HEPA標準。
是不是過濾效率越高就越好呢?事實并非如此。效率越高,意味著纖維越密,阻力就越大,空氣通過就越困難,就如同我們帶著口罩跑步感到呼吸困難一樣。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空氣流量,只能加大風機的效率,這樣噪聲就加大了。所以為保證過濾的效果,必須考慮到濾網(wǎng)和風機的配合,并不是過濾網(wǎng)的等級越高越好。這些標準都是指一次過濾的效果,而實際上在室內(nèi)的凈化是循環(huán)過濾的,隨著積聚在濾網(wǎng)上的過濾物越多,過濾效果越好,只是阻力更大,所以等級低的濾網(wǎng)也有很好的過濾效果。在工業(yè)凈化車間中常用的FFU,在萬級標準上才使用到E11的濾網(wǎng),已經(jīng)可以提供超凈的空間了,降低PM2.5已經(jīng)是綽綽有余了。也就是說,在家用凈化中,HEPA只是個概念,使用到這個級別的濾網(wǎng)實用價值并不高。